石敢當
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,則立一小石將軍,或植一小石碑,鐫其上曰石敢當,以厭禳之。文字,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。關於石敢當的來歷,有很多不同的傳說。相傳五代時有一名大力士,名「石敢當」,因在戰爭護主戰死,為了紀念,所以設立石敢當。相傳古代認為東嶽泰山之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,因此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靈石崇拜。
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,是立於街巷之中,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,用於辟邪的石碑。 石碑上刻有「石敢當」,或「泰山石敢當」的字,在碑額上還有獅首、虎首等淺浮雕。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,有淺浮雕的,有圓雕的,有的刻有八卦圖案;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,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。
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:師猛虎,石敢當,所不侵,龍未央。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,辟邪發展到驅風、防水,辟邪,止煞、消災等多種功效。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(770年)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,鎮百鬼,壓災殃,官吏福,百姓康,風教盛,禮樂昌。在四川理縣的羌寨也有辟邪石敢當。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聚居地,常見有石敢當立於當地住戶門前,樣式簡單,多為用漢字寫就的「泰山石敢當」木牌,或直接寫在門前。
閩東閩南等地皆有在房前基上樹有「石敢當」石碑。閩南如泉州山區的永春橋頭、路口等地;閩東如寧德市的鹹村鎮等地。台灣石敢當,其中以離島澎湖最有名,在島上要道、山頂、海濱皆極為常見;主因離島生活刻苦、自然天災危害甚?,因此居民就求神問蔔,依照指示在島上建設各式的石敢當,以期能夠辟邪、止煞、鎮罡,抵擋自然災害。台灣人一般也有路口需要石頭鎮煞的概念。
故在都市中,部分路口或公園、庭園也有置有石敢當。但一般而言,這些在現代都市中的石敢當通常未題任何字樣;抑或寫著「○○公園」、「○○學校」等,類似於路標的作用。此外,在金門,也可以常見到石敢當的蹤影。在沖繩街市的丁字路口,有很多形狀不同刻有石敢當字樣的石碑。傳說漢朝時漢武帝登泰山,帶回四塊泰山石,置未央宮的四角以辟邪。
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,因此泰山的石頭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靈。後來泰山石被人格化,姓石名敢當,又稱石將軍,後來還發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當。相傳泰山有「主治生死,百鬼主帥也」之稱,而民間有一種傳說是,石敢當是泰山神的部下神將,以勇猛聞名。相傳泰山腳下住著一名好漢叫石敢當,能夠除鬼捉妖,將他的名字刻於石上亦有降服鬼怪之功效。
■鹿港鳳山寺■北頭土地祠■半邊井■鹿港台糖車站